【编者按】2018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在德国慕尼黑召开,当地时间10月21日下午Kathleen Moore教授公布了备受瞩目的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PARP抑制剂(PARPi)作为具有BRCA基因突变的晚期卵巢癌初始治疗后的维持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并可减少70%的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结果公布后,PRAPi作为一线维持治疗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那么这将对卵巢癌的治疗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另外,PARPi对于大部分没有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是否会带来影响?PARPi的临床应用方向以及其他PARPi的一线研究又是怎样的呢?近日,妇产科在线采访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刘教授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刘继红

刘继红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2018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公布了PARP抑制剂(PARPi)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数据,提出PARPi用于初始治疗人群,这对卵巢癌临床治疗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未来是否会改变卵巢癌的临床治疗策略?

刘继红教授:今年我参加了德国慕尼黑的欧洲肿瘤内科年会(ESMO),在这次会议上公布了PARP抑制剂(PARPi)卵巢癌一线维持治疗的SOLO1研究的结果,在同一天,该研究结果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研究者将PARPi用于新诊断BRCA1/2突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结果显示其能明显地推迟卵巢癌的复发时间。其实,到目前为止,该研究的总生存数据(OS)还没有成熟,并且,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结果也还没有成熟。继而,在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的时候,PARPi治疗组仅有不到一半的病人复发,但是在安慰剂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是13.8个月。由此可以看出,PARPi维持治疗组病人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这样一个结果对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振奋的,因为近30多年来,卵巢癌的治疗一直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性进展,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一直都是徘徊在30~40%左右。那么这个研究会不会改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OS,打破目前的五年生存率低的瓶颈呢?从目前的结果趋势看,具有很大可能。

总之,对于有BRCA基因突变者,如果在患者完成一线治疗以后用PARPi作维持治疗,很有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

2、除BRCA基因胚系突变(gBRCA)卵巢癌患者外,PARP抑制剂(PARPi)对于其他大部分无BRCA基因胚系突变(non-gBRCA)人群的治疗有何影响?

刘继红教授:目前,美国FDA已经批准的应用于卵巢癌治疗的三种PARPi,在研究过程中,入组的患者有一部分是没有BRCA基因突变的。尤其关于尼拉帕利的研究中,有一组是无BRCA基因突变的病人,研究发现对于无BRCA基因突变的病人,尼拉帕利同样会给病人带来无进展生存获益,但与有gBRCA突变的病人相比略低。对g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尼拉帕利治疗后,PFS可能延长十几个月,但无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PFS也能延长几个月。



但总体来说,尼拉帕利治疗不仅可以使gBRCA突变患者获益,也可以使无gBRCA突变患者获益。且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比PARPi更好的用于卵巢癌维持治疗的药物。因此,我想如果病人有经济能力或者国家医保将来能够覆盖的话,卵巢癌患者可以应用PARPi作为一线维持治疗。


3、从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来看,您认为PARP抑制剂(PARPi)的临床应用未来方向是怎样的?此外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PARP抑制剂(PARPi)一线研究?

刘继红教授:目前美国、欧洲主要把PARPi用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特别是用于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尼拉帕利用于卵巢癌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也在进行,如PRIMA研究,目前还没有公布相关研究结果,但是其研究人群是高风险Ⅲ/Ⅳ期卵巢癌一线化疗后的所有患者,不限制gBRCA突变,意义重大。因此,在未来,PARPi一线维持治疗将有极大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种模式。

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联合治疗,PARPi联合化疗药物或者联合其他靶向治疗药物,比如抗血管生成药物等。其实,在今年3月份的SGO年会上曾经报道过两个研究,对我来讲还是很触动的,一个是尼拉帕利联合PD-1抗体的研究,另一个是PARPi联合PD-L1抗体的研究。这两个研究都是Ⅰ期临床研究,并且病例数不是很多,但其结果都显示此种联合治疗模式很明显地改善了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提高了治疗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且这两个研究分别是针对铂敏感和铂耐药复发的卵巢癌患者。我觉得此研究的意义在于可能使一部分复发的卵巢癌患者免于化疗,甚至一线治疗患者也免于化疗。毕竟化疗的副作用远大于靶向治疗。我们一直在追求一种治疗方案,它既能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又能减少正常组织的细胞毒性。我们希望通过卵巢癌靶向治疗可以实现这一理想。所以,在未来,PRAPi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以及一些新的卵巢癌治疗药物的联合应用,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继续研究的。


【专家简介】


刘继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SGO)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妇科肿瘤学组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国际妇癌协会(JGCS)成员。担任《癌症》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和Journal Gynecologic Oncology 等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主编《妇科肿瘤诊疗指南》等多部著作。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