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逢盛会,海峡两岸迎嘉宾!11月9日-11日,“海峡两岸第七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妇产科新进展全国巡讲暨福建省第十六次围产医学学术会议暨海丝核心区产科危重症培训班”在福州西湖宾馆隆重召开。

大会秉承“与时俱进求发展,学术研讨推创新”的宗旨,围绕围产医学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实用技术,邀请两岸三地、国内外围产医学专家,带来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及宝贵的临床经验。大会特设青年论文比赛及新生儿复苏比赛,为全省青年围产医学同道开放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开幕式】

黄惠娟教授主持开幕式


福建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颜建英主任委员致开幕辞


台湾母胎医学会创会理事长郑博仁教授致辞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曹华书记致辞


福建省医学会黄纯秘书长致辞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陈厚銮副主任致辞



【学术讲座】


郑博仁教授:重新定义产后出血 精准诊治产后出血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郑博仁教授重新定义产后出血,分享当前精准诊治产后出血的新观点。产后出血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产后出血的研究始于1960年,然而由于不精确的诊断阈值使指南和流程难以建立。郑教授回顾并对比分析了现行国际指南对PPH的诊断标准,指出临床定义产后出血需综合考虑出血量、生命征和临床表征等方面的表现,并指出当前临床上可应用休克指数(SI=心率/收缩压)作为判断产后出血的一项指标。结合多年临床经验,郑教授总结产后出血(PPH)救命方程式:3P+3R+3(4T)。


俞惠民教授:围产期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结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俞惠民教授带来“围产期解脲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结局”学术报告。妊娠期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可以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导致死胎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俞教授指出UU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流产或死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等妊娠不良结局相关。宫内感染时,病原微生物(如UU)或其产物刺激胎儿产生细胞因子和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即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回顾临床研究,结合资料分析和实验数据,俞教授指出UU感染与肺炎/BPD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持续炎症反应在BPD中起关键作用,围产期UU感染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指南,必须进行个体化处理。


曹华教授: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思考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曹华教授分享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思考。曹教授首先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的正常生理变化入手,介绍孕产妇心脏疾病的临床特点。接着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重点阐述妊娠合并房间隔缺损、心衰、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处理中的经验、困惑、思考与总结。最后,曹教授介绍妊娠期胎儿心脏问题,提出需重视的四个重点为:诊断的问题,合并怎样的先心病,是否终止妊娠,以及出生后的治疗问题。


杨孜教授:子痫前期从疾病走向综合征认识和实践如何再提升

医院杨孜教授带来题为“子痫前期从疾病走向综合征认识和实践如何再提升”的精彩学术报告。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包括发病时间不同、疾病进程缓急不同、靶器官累及不平行性、临床表现的复杂性、疾病首发症状多样性。杨教授介绍了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基础、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相关研究,指出子痫前期是多因素、多机制、多通路致病。子痫前期临床挑战仍然严峻,杨教授认为临床上需要拓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思路及策略,将对子痫前期的认知提升到综合征层面上来。


颜建英教授:产科质量检测-产房需要注意的几点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颜建英教授分享“产科质量监测-中产房需要注意的几点”专题讲座。产科医疗质量评估包括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医疗资源可及性,诊疗规范,患者体验及妊娠结局指标五个方面。产房作为产科工作第一线,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及母儿远期健康,其质量管理是产科质控关键环节。颜教授指出产房质量控制更应强调以“健康为中心,预防为主导”的理念,提高安全管理,硬件上应完善标准化产房建设,软件上需健全快速反应团队与流程。总结提出“五防一加一减”的工作要求,重点讲解产后出血、感染、产伤、滞产、窒息等产房常见问题的防治要点。此外,提出产房质量体现应该适应现代围产医学视角的延伸及时代进步的要求,在提升医疗质量和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致力于改善医疗服务,通过总结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干预,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呼吁加强产程中人文关怀来改善分娩体验。


Liona Poon教授: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for Preeclamsia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Liona Poon教授带来题为“子痫前期的早孕期预测与预防”的学术报告。Poon教授详细介绍了子痫前期早孕期联合筛查的方法、实施和检出率,指出早孕期给予高危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PE,FGR等疾病的发生。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时间方面,在晚上或者是睡前服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不良结局的危险。在对比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以及缺血后血管壁产生PGI2的影响方面,Poon教授强调增大阿司匹林的剂量只能轻微提高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不与剂量增加成比例,且只有当阿司匹林剂量超过2.5mg/kg时,才会对缺血后血管壁PGI2的产生造成影响。


李力教授:特定状况下的孕前孕期保健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李力教授分享了“特定状况下的孕前孕期保健”。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约60%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妇女在35岁以上。高龄女性生育面临着许多压力与挑战。孕前保健通过评估和改善计划妊娠夫妇的健康状况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出生缺陷风险,常规保健包括评估高危因素和体格检查。孕期规范的产前检查对于改善母儿结局至关重要。李教授指出产前筛查不是确诊实验,其阳性结果意味着患病风险整体升高,需进一步行产前诊断,而阴性结果仅表示风险没有升高,并非没有风险。李教授建议在妊娠18-24周进行超声胎儿结构筛查,最晚不要超过26周,孕16周至哺乳期3个月需进行预防性补铁,并强调应把预防孕期贫血作为控制产后出血的第一道防线。


马良坤教授: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马良坤教授带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探究”的精彩报告。马教授引用林巧稚大夫的名言,强调产科人的责任和使命,介绍产科专科建设中的健康管理、风险管理和疾病管理的重要性。马教授指出在日常门诊中需要向孕妇传递关心和关爱,并提出“五个一工程”,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健康教育如孕妇学校、运动指导是基础。孕期管理中孕妇的营养管理有利于改善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Masoud Afnan教授:Does OB Emergency skills training work?

伯明翰妇女医院、天津和睦家医院Masoud Afnan教授带来题为“产科紧急情况技能培训有效吗?”的学术报告。Afnan教授介绍产科技能培训的需求、意义、建议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等,指出产科应该组织紧急情况的模拟演练,并且维持有效的多专业团队培训,以提高产科危急重症的处理能力。Afnan教授详细介绍产科应急演练的方式、角色分配、评价方法等,具体结合肩难产、脐带脱垂紧急剖宫产的模拟演练,介绍培训操作要点和评分系统,并指出经过培训,医护人员的各项技能均显著提高。


杨慧霞教授:羊水栓塞早识别与处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教授带来题为“羊水栓塞早识别与处理”的精彩学术报告。杨教授认为羊水栓塞不可预见,无法预防,诊断关键在产程中和胎盘娩出30分钟内,详细讲解羊水栓塞的典型或不典型的前期症状,提出羊水栓塞诊断标准,并详细讲解了处理原则。强调羊水栓塞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而非组织病理学检验,不需要特异性检查来进行排除和确诊。结合疑似羊水栓塞的临床病例详细讲解了处置方案,讲述了羊水栓塞的治疗关键在于支持治疗,维持血氧浓度,维持心输出量和血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心肺复苏。


萧庆华教授:足月死胎的因素与预防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萧庆华教授带来题为“足月死胎的因素与预防”的专题讲座。死胎主要由五大原因造成:分娩并发症、孕期母亲感染、母亲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性异常,围孕期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死胎发生率。萧教授介绍死胎的预测和预防,详细介绍通过超声多普勒检查预测胎盘功能缺失,包括早孕期子宫动脉血流评估,经腹脐动脉、脐静脉等多普勒的波形和异常情况分析,宫内生长受限的多普勒异常进展。在分析数据如S/D比值、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时,搏动指数(PI)是最常用、最有效的。


孙丽洲教授:子宫破裂整治策略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丽洲教授分享“子宫破裂整治策略”专题讲座。子宫破裂是妊娠或分娩时子宫壁破裂,是罕见但危急的产科并发症。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子宫破裂的案例也在逐步增多。前次剖宫产是子宫破裂发生的最大危险因素,并且随着剖宫产次数的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子宫破裂的潜在风险亦增加;异位妊娠、胎盘异常、多胎妊娠以及巨大儿也可能造成子宫破裂。孙教授强调,当出现腹壁疼痛、右侧或者双侧肩部放射性痛、腹胀以及麻痹性肠梗阻等非典型症状时一定要重视。超声是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检查方法。孙教授指出减少子宫破裂的关键在于预防,需要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孕产妇认知水平的共同提升。


陈冬梅教授:早产儿产房处理的问题与对策

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陈冬梅教授分享“早产儿产房处理的问题与对策”专题讲座。世界卫生组织早产儿报告中显示早产儿人数最多的国家中,中国位列第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热丢失迅速、肺不成熟和呼吸驱动能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及出血、抗氧化能力弱,易受高氧损伤。陈教授强调对于早产儿,把握生后的“黄金一小时”至关重要。陈教授详细讲解了产房处置中早产儿用氧、呼吸支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保温、预防脑损伤、脐带延迟结扎或脐带挤压等热点问题。


陈光明教授:新生儿侵袭性念珠菌病

解放军第900医院陈光明教授带来题为“新生儿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精彩报告。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侵袭性念珠菌病,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陈教授指出新生儿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很多,早产为第一位因素。新生儿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较难与其他细菌感染或新生儿期其他常见现象区别开来,实验室检查中常用血清学检查(G试验、GM试验)、真菌培养和涂片,血清检查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高,真菌培养阳性率低,组织学检查在新生儿中实施困难。强调虽然两性霉素B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但其副作用比较大,并未在儿童患者中广泛应用。预防性治疗念珠菌病有利有弊,可能会增加真菌的耐药率。


青年论文比赛

医师汇报

点评专家

主持人风采


会场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