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5.12护士节上唱响的生日快乐歌
  2015年5月12日正值护士节,在解放军第464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医院院长、各科室主任、大夫以及全体护士为小华(化名)送上了一个精美的生日蛋糕,在摇曳的烛光一屋子人共同唱响了生日快乐歌。在医生、护士、家人的陪伴下小华度过了自己29岁的生日。29岁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通而又平实的生日。但是对小花来说,却是一个惊喜和重生的生日。在鲜花和掌声中,在相机的闪光灯下,在场的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落下了激动、欣喜和幸福的眼泪……

 

回首:32天的日日夜夜,从产后瞬间的幸福到命悬一线
  事情要回到32天前,4月10日下午15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4医院妇产科主任孔方方教授像往常一样,刚刚结束了一台手术来不及休息,正准备和一位患者家属做一个术前谈话,安排明天的几台手术。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孔主任, 8床剖宫产术,在胎盘娩出后子宫出血,欣母沛止血缝合后,观察期再次大量阴道出血……”一线大夫的声音把孔主任的神经从和家属的谈话中拉回,放下谈话立刻奔向手术室。


  “患者29岁,39+2周入院,身高<160cm,结合产前检查,考虑巨大儿,实施剖腹产手术。术中发现,枕后位,巨大儿,胎儿娩出后评分良好。”一线大夫迅速介绍着病情,“胎盘娩出后突然出现大量鲜红色血,考虑子宫收缩乏力,立即给与子宫按摩,欣母沛,后很快止血,考虑出血量较多,给与400ml输血。但是在子宫缝合后,手术室常规观察时,发现阴道再次出现鲜红色,出血量预估800ml以上。已经进行了水囊止血…… ”


  “产后出血,迟发型羊水栓塞?!!!“ 经验丰富的孔主任立刻闪现出了这个念头。“快!考虑羊水栓塞,向家属沟通报病危,再次探查! ” 孔主任一边采取措施,一边下达各项抢救指令。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战斗正式打响!再次探查后发现子宫质软并且进行性出血,采取所有了所有可以止血的方法后仍然无法奏效。此时出血已经将近2000ml! “羊水栓塞,上激素,正压给氧,采用多种方法继续止血。跟家属交代需要做子宫全切……”子宫切除?!话音刚落,在场的医生和护士的眼光都落到了孔主任的脸上,而所有人的脑海都联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掀起轩然大波的羊水栓塞事件…… “快!跟家属交代,必须马上子宫切除!”孔主任再次重复,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大家的迟疑。…… 病人家属同意了,子宫切除了,止血终于成功了。出血总量停止在了4500ml。病人的生命被活生生的留在了鬼门关口。

 

迟发型羊水栓塞,与死神的较量再次展开
  手术成功了,出血止住了,但与死神的战斗仅仅刚刚开始。虽然出血总量不多,但是患者随即出现的一系列症状都在印证了孔主任的判断——迟发型羊水栓塞。

  首先,病人出现了异常的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降到0.23,在给与纤维蛋白原补充后达到2.5左右,血色素由6g涨到9g。“病人以后还需要大量的成分输血,A型血小板。”而此时464医院的血库已经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困难之际,全军部队医院的应急供血系统迅速启动,“需要多少供应多少” 强大的供血系统了解情况后不分昼夜开始收集成分血,竭尽全力。与此同时,一条由病人家属发出的“”求助微博也得到了天津市媒以及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响应,纷纷主动献血。一场新时代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感人场景再次呈现,军民上下一心,终于保持了充足的血液供应。
  最终的子宫标本检查回报支持羊水栓塞诊断

 

多器官功能衰竭,尖峰时刻每天都在上演
  出血问题暂时解决了,患者出现了更大的问题:无尿伴血钾偏高。
  “病人已经转入ICU,需要立刻血透……“孔主任与透析室说明情况,“马上到!”简单的答复后,床旁血透立即开始,经过一夜的血透,患者的血钾控制在了4.5左右。“终于稳定了”忙碌了一夜的医生和护士们终于放缓了一口气。然而,平静仅仅持续了撤除CRT后的半小时,早上七点,病人突然出现憋气、咳粉红色泡沫痰。“ARDS?!立即气管插管,胸片检查……”尖峰时刻再次上演,“病人血氧饱和度70,氧分压在40-50,但是患者并没有表现出发热、皮肤渗血等其它表现。”ICU主任会诊:“考虑呼吸窘迫综合症”;下午,病人的情况持续恶化,血小板急剧下降,血液科会诊:“DIC”……第二天,患者的心肌酶、肝酶等酶学指标均上升,“DIC伴多脏器衰竭”,医生在病例上不断累积着疾病诊断记录。

  战斗进入白恶化,全院的紧急会诊机制正式启动,ICU的会议室已经俨然成了前线的指挥部,由医疗院长带队、医务处组织下天津464医院的内外妇儿各科的专家每天十一点准时组织会诊。抗凝、抗感染……每天对患者病情全面评估、不断调整着治疗方案。病人产后第4天下奶了,为了预防感染,护士24小时排班负责给患者按摩,保证没有任何硬结,一直坚持到回奶。时间,就在一滴滴盐水滴注下慢慢过去,经过7个昼夜不分的监护,患者的氧饱和度明显上升到80-88,第9天,氧饱和度达到98%,逐渐停氧,第10天,病人的呼吸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没有回奶,

  胃肠功能的恢复、肾功能恢复……输血管拔掉了,尿管拔掉了,呼吸机撤掉了,监护设备撤掉了,时间一点点过去,小华的生命指正不断的好转,所有的医生护士和家属的脸上不断透出轻松和欣慰…… 从4月10日到5月12日,从手术室到ICU,从ICU到普通病房,经历21天的无尿,经历了大小无数次的抢救,…… 终于小华能手捧鲜花坐在轮椅上和大家一起唱起自己29岁的生日歌,能和大家一起吹蜡烛,一起开心的合影。
  让我们感恩这个世界吧!感恩生命的顽强,感恩天使的拼搏、感恩所有人的努力……

 

成功了,要感谢每个人,而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由于连日的坚守ICU,孔教授的身体劳累过度,直到病人出院的前几天,我们才见到了孔主任。在对我们简单介绍完抢救的经历之后,孔主任长长舒了一口气,“整体来说,病人算是抢救成功了,但还要注意远期的后遗症,比如席汉氏综合症,但从目前来看发生几率会很低,因为该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无奶,而在术后第四天患者就有奶了,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做长期的随访。”
  谈到这场生死的抢救历程,孔主任说,“患者经历了多脏器衰竭,在国内产科的抢救病例中是很罕见的。患者能够顺利抢救,平安脱险。首先与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没有家属的理解和信任,很多抢救的时机就会错过。再就是我们全院的医疗团队的努力和坚守。还要感谢全市各系统的医疗资源的保障和全社会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注,才得以顺利将患者抢救成功。而我们做了只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感谢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感谢关注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午后的阳光柔和地穿过病房的玻璃窗,倾洒到床旁的一束康乃馨上。刚刚睡醒的小华虽然还有些虚弱,但精神已经恢复了许多,不时和身边的护士们玩笑的打着招呼。憨实的丈夫忙前忙后,收拾着东西,“这几天就可以出院了,真的挺感谢这里的每个一个人!” 一提到这次经历小华万份地感慨,“以前只是在网上多多少少的听说过羊水栓塞,产后出血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更不会想到会发生在我的身上。真的是场特殊的经历”。记者问到医患矛盾,小华连连摇头,“都说医患矛盾重重,或者医生护士不负责什么的,但我从来到医院后从没有感觉到,包括生孩子之前的检查什么的,大夫们都特别认真;抢救开始以后更是如此,从我恢复意识开始,总是能看到专家过来会诊,大家都很关注我,谁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事情发生了,医生和护士们给了我很多的关注,可能几乎天津市所有的专家我都见过了。”“另外,在这里我也想感谢那么关注我帮助我的陌生人,听我丈夫说,在我生病期间有很多人打电话甚至从北京或是石家庄赶来,希望可以帮助我,我们还有一个群,听到我病好了的消息,很多人松了一口气,说“好了就行了”,然后直接退群,没有留下任何信息,真的很感激他们。如果我的孩子将来选择医学事业,我会支持她的,能够治病救人,回报社会。

 

我不懂医学,在医疗过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信任,尽力配合医生,尽量做到自己能做的
  在与参与过这次抢救的很多医生沟通时,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家属的信任和配合是抢救成功最最重要的因素。“这种医患关系在信任上的建立,是我们成功的最核心,也是我们最有勇气和力量去坚持的源泉。”孔方方教授反复强调,“只有家属的理解对医院的信心,医生和护士才有勇气和力量,如果家属有不理解,医生将不知从何下手。在子宫切除时,就是千钧一发,如果家属不理解不支持耽误甚至一分钟都可能是致命的,这是生死线上的机会,转瞬即逝。所以我非常感激患者家属非常理解信任我们!可以说,遇到这样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也是我们的幸运!”
  当我们的面对丈夫,提到这次不平凡的经历的时候,患者丈夫没有太多的话语,他坦诚的说:真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时间去想。因为我不懂医学,在医疗过程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信任,只有尽力配合医生,尽量做到自己能做的。就像当时大夫交代要签字切除子宫,当时并没有想很多,大夫的意见肯定是综合考虑作出的最佳的选择,我们肯定要信任,人能保住比什么都重要,如果当时不信任医生,不签字,或者迟疑了,最后人没保住,那么其它的一切都是无用的,先把人保住了,其它的再慢慢来考虑。其他的时候也是,如果我不相信医生,医患关系恶化,最后受伤的受损失的肯定是我们自己。

 

全市多联动,全科多预案,共同保障产科急危重症的抢救有序进行
  谈到成功救治的经验分享,孔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天津市的产科急危重症处理预案机制。“真的是要感谢平时的应急预案做的好,培训到位。平时多练兵,战时为打赢!”孔教授介绍说,对于产科的危重症的处理救治一直是天津市最为关注的,全市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预案机制,如果发生在二级医院,就马上由所在区的妇保所通知三级医院的团队赶往二级医院会诊。去年我们的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0万分之10以下。此外,孔教授也对自己的科室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三级制度,“无论在产房还是手术室,首诊医生解决不了的通知二线医生,二线医生解决不了的通知三线医生赶到。遇到凶险病例时的需要全员联动,我们产科有ABC法,A就是呼叫,呼叫是抢救最重要的步骤,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需要呼叫全员协作。我们平时也会有预案,在产房,新生儿抢救也有预案,每年坚持两次培训,新生儿一次,产科一次。”“第三,医生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学术交流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中对细微症状观察和果断处理。现在讲求指南共识,几乎所有的医务工作者都会按照指南来操作,但是指南只是指南,而患者总会有个体差异的。从我们这次病例的成功来看,我们正是有了观察细致,患者的细微变化都可以被捕捉到,然后果断处理,这些可能都是抢救的关键。作为全军的妇产科专家组成员及全军产科专家组成员,我们全军五年总结发现产科的学习活动最多,而且非常认真。每一次参会专家和医生都是风雨无阻的坚持参加学习。

33年坚守,只为感受每一个小太阳带来的欣慰
  用披星戴月来描述产科医生的工作一点都不为过,作为科室主任,孔教授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更是可想而知。当被问到是怎样的一种想法让她一直坚守自己的这个岗位的时候,一直开朗健谈的孔教授向我们回忆了刚进入医院的情况:
  “我从进入部队医院就在产科,从82年到现在,已经33年了。记得最初我们医院受编制限制,只有我跟我的老主任撑起这个科室。将近4年时间,我们俩人轮流上24小时班,而且值班结束还有做手术。当时只有18张床位,但是来分娩的孕妇特别多,恨不得每张床睡2个产妇……”回忆起往事孔教授似乎有太多的故事,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可以坚持下来,首先我觉得我们产科医生真的有种托起明天太阳的感觉,不论孩子出身的家庭如何,孩子呱呱坠地时给我们感觉真的是一种由衷欣慰。从我们手里接生的孩子,特别是做完评分好的,我们真的是由衷的高兴,每当此时,这种正能量就能够战胜所有的疲惫。我军龄41年,从事临床33年,每天都充满这种正能量,永远可以让我睡个踏实觉”。说到这时,孔教授歪了歪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说的有些过了,总之就是我们担负一份责任,而这份责任是两条生命,我总感觉我们的责任要重于一切。我们不只是因为患者平安健康离开医院而高兴,也为自己的这种能力而自豪。”

  写在最后:走出464医院,坐上返程的火车,脑海里一直充满了一个个的医学名词,仿佛每一幅幅尖峰时刻就眼前上演。如果医生没有果断的子宫切除,如果家属没有同意,如果没有那么多无名的好心人奉献爱心,如果没有医护的32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当然,没有那么多如果。一个不平凡的事情就是这样平凡的出现了,没有预演彩排,没有艺术升华,每个人就这样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和自己内心中奉献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这么简单而平实的组合,组成了这次令人激动的32天。
  只为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