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13万,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每年约有2中国女性死于宫颈癌。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超过99%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HPV引起,从正常宫颈发生病变继而进展到宫颈癌大概约需8-12宫颈癌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按严重程度可分为CIN1CIN2CIN3,不同阶段对应的治疗策略也不同。

日前,为加强妇产科学术交流,提高妇产科医师临床诊治水平与科研能力,2014年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在福州召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赵昀博士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了生物标志物p16 INK4a在宫颈病变诊治中的作用,呼吁应尽早对CIN进行准确分级,并且指出只有合理管理CIN,才能真正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生物标志物的应用日益增多,p16INK4a逐渐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它有助于辅助H&E判读,可显著提高CIN2CIN3准确性和病理医师之间诊断的一致性2012年,美国病理学会(CAP)和美国阴道镜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的指南建议,使用特定克隆号(E6H4)的p16INK4a抗体作为检测HPV感染是否影响到细胞周期调控的生物标志物,该克隆号是全球唯一获得IVD认证的p16INK4a抗体。在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出版的《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s)第4版中,明确指出宫颈、外阴和阴道鳞状上皮病变的诊断采用LASTLower Anogenital Squamous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of HPV-associated Neoplasia)术语,应用二级分类命名法LSIL(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有利于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推荐使用p16INK4a作为辅助LSILHSIL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H&E染色无法满足临床对可重复性、一致性的要求

在目前宫颈病变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诊疗。目前,常用的宫颈组织诊断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但H&E染色法受取材及制片过程影响,以及病理医生教育背景和诊断经验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诊断术语不一致,从而导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断结果可重复性较低,影响诊断结果的客观性,进而导致临床处理发生问题。

在CIN2诊断中,这种不客观的表现尤为突出。CIN2被称为组织学诊断的“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是不明确的生物学范畴,存在大约2/3的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1/3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因此给病理医生作出准确的判断带来难度。目前CIN2的H&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低;即便是在病理医生严格受训的美国,医生对同一病例的诊断也存在较大分歧。

H&E诊断在不同医师间一致性的研究发现,诊断为良性时,Kappa 0.52显示一致性水平中等;诊断为CIN1时,Kappa0.24,一致性水平一般;结果为CIN3+时,Kappa0.61,一致性水平较好;而CIN2Kappa值仅为0.20,一致性水平较差,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更客观、准确的诊断标准

p16INK4a提高CIN判读准确性,指导宫颈癌临床诊疗

由CAP和ASCCP的LAST项目研究,通过对6,063篇摘要、1,210篇全文以及452组数据分析进行回顾,形成关于HPV组织病理学的命名推荐,参与讨论的涵盖病理和临床专业的44位委员与13位专家得出共识:采用二级命名法(LSILHSIL)更具可重复性,有利于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之间的交流。此外,加入p16INK4a检测可帮助对CIN进行更准确的分级。建议对临床医生较难处理的CIN1-CIN2样本,p16INK4a阳性时,可归为HSIL,判为CIN2p16INK4a阴性则可判为CIN1,归为LSIL。

此外,LAST项目还证实,p16INK4a的应用对提高诊断一致性具有高质量证据,推荐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使用p16INK4a: HSIL和类似非肿瘤性病变需要鉴别诊断时,如不成熟鳞化、萎缩、修复性上皮增生及人工操作所致假象;有疑问的CIN2;不同阅片人诊断意见不同;HPV检测、细胞学阴道镜提示有高级别病变可能,但组织学诊断为阴性。

尽管LAST项目不推荐病理科医师将p16INK4a应用于正常和CIN1的诊断,但大量研究数据证实,p16INK4a阳性的CIN1患者向高级别病变进展可能性更大。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相关研究数据表示,CIN1/p16INK4a阳性进展为CIN2+的可能性为20.2%,远高于CIN1/p16INK4a阴性(4.1%)。因此,p16INK4a有助于判断低级别宫颈病变患者预后,为临床医生随访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ASCCP发布的2013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指出,对于阴道镜下活检明确的CIN1病例,建议采用细胞学密切随访;若阴道镜检查发现CIN2+以上病例,大多数可以采用切除性或破坏性治疗(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女性除外)。根据SEER研究统计,25岁以下女性宫颈癌发病率仅为1.5/100,000。由于LSIL患者在6-12月内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较低,且年轻女性感染多为新增病例,90%可在2-3年内消退,所以推荐采取保守管理方式;建议CIN2/p16INK4a阴性的年轻女性,每6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或每12个月进行一次HPV检测。对大多数HSIL患者可采取类似CIN2/CIN3的管理方式,对CIN3病例,建议采取切除性或破坏性治疗;对CIN2或未明确级别的病例,可以每6个月进行一次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若病变持续24个月、阴道镜检查不满意、病变面积增大或阴道镜检查较之前加重,则给予治疗。

赵昀博士的发言中,提及在对一位53岁女性宫颈癌术后患者进行检查时,发现阴道镜图像不典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AGC-N(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存在矛盾,而通过病理活检H&E染色能看到阴道壁存在异型腺体,加染p16INK4a和ki-67(细胞增殖指数)后,p16INK4a的弥漫性胞浆和胞核着色,ki-67的细胞增殖指数的显著增高,给宫颈腺癌阴道转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由此可见,通过生物标志物p16INK4a,不仅有助于病理科医生明确诊断,并且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的认识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特点,有助于对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方式,有效管理宫颈癌前病变,进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