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评审制度并未我国独创,它是目前国际上盛行的一种医院质量评估制度,其目的和本质是为了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医院评审作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己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当今国际上为大家所熟知的医院评审体系主要有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及其国际部(JC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质量指标体系(IQIP)、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等等。因此,医院评审也被认可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手段。

医院评审受到普遍的接受和认可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院通过评审这一外力查找自身的不足,避免自查盲区,从而不断弥补自身缺陷,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通过周期性的医院评审,保持应有的工作紧张度,消除医院员工的疲态和松懈心理,从而确保医院能够持续提供相对稳定或不断提升品质的医疗服务;三是医院品牌经营战略考虑,通过质量认证使医院跻身某一目标层级,提升医院品牌内涵和患者的信任度,从而打开市场之门。

如同一位医师在取得基本行医资格后,在执业生涯中仍要不断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职称评定、参加专科医师认证一样,医院评审是以医院为整体,通过评审这种外力来协助医院发掘、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导和督促医院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患权益的目的。事实上,医院评审所要求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每个医院都在进行,且无论行政管理层还是临床医务人员都在各自岗位履行着提升医疗质量的职责。医院评审的要义在于,医疗质量的每一环节,提供医疗服务的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无论医院评审是否进行,写病历、做病情记录等医疗工作医生还是在做,而且自身会不断总结和提升,通过认真书写病历,既可以作为一种法律文件,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利益,同时也是一种知识积累,对于学术研究也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医院评审并非增加医院员工额外的工作量,而是要求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在为患者服务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按照医疗质量标准的要求去认真做好。因为接受医院评审而增加工作量,使得已经超负荷运行的医院雪上加霜的说法,是否可以认为医院的员工本应做好的工作没有做好,才导致在评审前去临阵抱佛脚

医院评审确实也时常存在一些偏差,存在偏差的原因在于制度设计还是执行过程需要进一步商榷。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评审工作的理解,追求结果过程的差异、将医院评审作为目标手段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医院参与医院评审工作的不同走向。仅追求结果的医院,评审工作将一切围绕三甲目标为评审而评审,各种评审工作所带来急功近利的弊端就会显现无遗——制造虚假材料、评审前冲刺加班、评审过程打各种人情牌等等。而追求过程的医院,评审工作则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提高员工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将评审标准作为日常工作的要求,评与不评都是标准化的工作,何来增加工作量之说!医院评审的目标在于追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而在医院评审过程中却有许多人忘记初衷,将三甲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实在是本末倒置啊!

自从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启动之后,人们却把本来是一种内部管理的自身需要,也就是一种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把本来应该做的事情,甚至为了满足外部需要的作假行为,也转嫁加罪在外部动机——医院评审上。实际上,医院管理者和医院员工都应该反思,既然医院内部自我检视和自我提升的工作从未停止,我们又何须惧怕外部的评价?借助外力检查一下我们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重大安全缺陷,是否有酿成事故的危机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将检查发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将好的做法固化下来形成习惯,形成内部管理的自觉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赢得患者口碑,赢得市场才是医院评审的正道

每个人都有提升自身的愿望,而医院评审应当是将每个个体的愿望凝聚,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医院的愿望。希望医院评审制度能够不断成熟进步,真正实现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

据说对本轮等级评审持强烈反对声的来自一些老牌三甲医院。可能来自安于现状,不求改进的心态。也可能不习惯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心存忧虑过不了一种具有国际以管理元素的心标准,担心过不了这个荣辱关。当然也有一种担心后来者追上,也看不起新发展起来的医院。其实这种担忧也是担一件好事,知道危机的存在。

评审、复审只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是终点。评审过程出现的缺陷是完全可以纠正的。我们在评审中不要矫枉过正,也不因被权威所恐吓,管理就是管理,来不得半点的虚伪。新的评审标准注重的是PDCA循环的应用,注重的是过程管理,即是行为的不断改进与完善。通过等级评审可以体现出医院之间的差距和进步的空间。也就是要求医院不断追求进步,这更加要求达标的医院不能止步不前,沾沾自喜,而是要继续增进与创新,没达标的医院真心实干,以此为管理的抓手,认真将管理的事情办好。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