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人们都谈癌色变,那为什么说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在亚洲和中国,宫颈癌已取代乳腺癌成为女性第一位恶性肿瘤。近年来,宫颈癌病因学研究确立了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防治HPV感染可以预防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进展。同时,HPV高危型检测是目前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对宫颈癌或癌前病变的高危妇女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追踪随访,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由于宫颈癌是目前唯一被证实有明确的发病机理及有明确的治疗方案的癌症;因此,选择目前公认的、最先进的、最成熟的,获得权威机构及临床大量数据验证的宫颈防癌检查方法对医院和病人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由于HPV独特的生物学属性,人体对不同的亚型的免疫反应不尽相同,所产生的抗体均为抗病毒外壳蛋白抗体,与其它亚型间无交叉反应。不同的亚型对应抗体的产生时间不同,持续时间不一,所形成的抗体无法反应感染状态。故免疫学检测在HPV感染的诊断中作用有限。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HPV不同亚型同步检出成为可能。针对HPV-DNA进行检测,灵敏性更高,特异性更强。


2、您对HPV 定量检测这一概念用于临床的看法是怎样的?


现阶段对于HPV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是否有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除了样本无法溯源的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之外,关于定量计算的阀值也是要谨慎定义的。现在临床上都是相对定量的产品,因为临床取样的局限性,现阶段没办法对临床样本绝对定量的。虽然有文章提出了某些HPV型别的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有一定相关性,但也有文章是有不同观点的,学术界还没有定论,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


3、宫颈癌基因甲基化研究最近成为了业界的热点话题,请问教授甲基化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呢?


DNA甲基化最早发现、最常见的基因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之一,DNA甲基化能关闭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和胚胎发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DNA异常甲基化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发生有关,肿瘤组织中存在着基因组普遍的低甲基化和局部区域的过甲基化现象。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功能失活和转录抑制的关键机制之一,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唯一的机制。DNA高甲基化作为筛查标志物,预后标志物或者治疗监测标志物都有很好的潜力。


肿瘤抑癌基因启动子的过甲基化,在包括宫颈癌在内的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均有其特异性的改变模式;在进展的过程中,由于启动子的过甲基化,引起了不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累加效应在宫颈由正常组织--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癌症发生的早期事件,DNA甲基化检测可以在宫颈癌前病变阶段做出分子学诊断,分流出亟需临床干预措施的人群,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精准诊断提供新思路。


4、基因甲基化作为一个新的检测项目,与传统检测方法有什么不同?


现阶段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手段比较常见的是TCT和HPV核酸检测,TCT由于灵敏度等多方面原因,不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HPV核酸检测作为HPV检测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手段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对于HPV的研究有很多,无论对HPV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或者检测其活跃程度,都是针对病毒的研究,其结果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都是相对的,是否有绝对的联系还需要大量研究才能得出结论。而基因甲基化检测是针对宿主细胞基因甲基化程度进行检测,直接反应细胞癌变风险。很多文献结果显示,在宫颈高级病变细胞中,基因甲基化比例在90%以上,其检测特异性更强,可以对HPV检测阳性患者进行精确分流。


专家简介: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巾帼先进工作者称号。牢记林巧稚大夫:“医生要不离开病人床边”的教导,从事妇产科一线临床46年,获院级优秀党员称号,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和园丁奖,培养研究生20余名。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是我国较早开展宫颈癌筛查和诊治、预防的医生之一。在宫颈病变的系统诊治,如细胞病理学、阴道镜、高频电波刀宫颈锥切术、宫颈癌的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淋巴清扫术等,具有特色。承担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金及院级基金,进行卵巢癌和宫颈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表文章200余篇。获中华妇产科杂志、协和、中日院级奖七项。曾任第九届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宫颈癌诊治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新药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华妇产科杂志等七个重要杂志编委。现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委员,中国妇产科学院宫颈疾病与细胞病理学分院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