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SEUD热点解读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定论,本次大会,各国妇产科专家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表观因素、内分泌因素、生活方式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临床方面,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交流临床经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GnRH-a药物辅助反向添加治疗对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长期作用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患者生育指数评分(EFI)对术后生育能力管理的研究、以及综合治疗方案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相关不孕症管理的金标准研究等,这些新的研究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2.预防或减少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中卵巢功能受损的方法


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卵巢功能的损伤,甚至卵巢功能衰竭,提倡术前卵巢功能评估。为减少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卵巢功能受损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树立卵巢保护意识,以尽量不影响患者正常卵巢功能作为手术原则;


第二,提高手术医生的技能和技巧,比如,在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剥离手术时,应该尽量减少正常卵巢组织的丢失,尤其是含有大量原始卵泡以及初级卵母细胞的卵巢门部位的卵巢组织;卵巢创面避免大面积的电凝止血,以防卵巢电损伤;卵巢创面缝合时,缝线不宜穿透卵巢皮质,否则缝线作为异物易引起被大网膜粘连包裹,影响卵巢排卵;卵巢创面缝合松紧要适度,避免缝合过松导致出血、防止缝合过密影响卵巢血运。


第三,医生应该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症与手术时机。


3.EM术后长期管理策略


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而且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残留的病灶,术后容易复发,故需要术后的长期管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后药物治疗是必须的,主要为抑制卵巢功能的药物,其中,GnRH-a作为抑制卵巢功能作用最强的药物,临床常为首选药物,但3针不能降低复发率,所以临床上常用6针进行治疗,同时应该适时进行“反向添加治疗”,以降低GnRH-a的副作用,延长用药治疗时间。后期还应该采用口服避孕药或者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等治疗,以减少或延缓复发。


【专家简介】

2018 SEUD

方小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产科、妇科主任。湘雅名医,兼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全国委员(八、九、十届),湖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妇科内镜学组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妇科内镜微创技术推广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负责人,湖南省妇科腔镜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师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内窥镜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及省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声明:本文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