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EUD会议新进展、热点学术话题分享
来自世界各地的妇产科专家为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聚集到一起,带来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方面的诸多新理念,以及个人经验与观点。沉浸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学术知识的海洋里,我犹如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本次我打算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两大方面的新观点和治疗新进展。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研究方面,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阐释它的发病机制。但是本次大会的与会专家带来了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诸多新进展,比如基因跟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机制的关系、激素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免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机制中的作用的相关研究,还有一些相关分子机制和通路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为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机制提供了帮助。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方面,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各国都有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的相关指南。在本次大会上,诸多专家呼吁在临床治疗方面要遵守指南,但不能墨守成规,仅仅照搬指南。我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新颖,因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指南制定过程中,前期的理论依据的收集并不充分,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却是一个涉及到全身多器官的疾病症候群,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要纳入病人的情况、愿望等内容,通过一个固定的研究是不能够把所有症状包含进去的。本次与会专家不仅多次提出临床研究的个体化观点,还大胆提出了许多临床新理念。让我们期待,这些专家学者们通过更多的临床研究去证实新的临床观点。
2.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观点
复发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本次大会涉及颇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专家们主要是围绕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对于生育的影响以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的利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对卵巢功能的损伤等问题,基于大量的研究数据,进行的交流和讨论。整体来说,国内和国际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观点有很多共同之处。
对于复发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处理,国内指南认为重复手术对卵巢影响很大,我们需要慎重选择。重复手术带来的影响主要是卵巢功能的损伤问题,那不手术能否达到病人期待?比如说生育要求?本次大会多位专家提及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保守治疗。今日国际专家在主题发言中通俗的讲到,对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时不手术比一个坏的手术更好。手术与否应该根据个体化需求。如果病人年纪大,卵巢功能在下降,还有生育要求,那我们应该更多考虑对于卵巢功能的保护、以及病人生育需求的满足。手术的时机一定要非常的合适,这就要求我们在术前应该进行手术损伤的充分评估。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
我个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妇科领域的慢性病,就像内科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终身管理治疗,一次手术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手术只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认识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激素依赖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在长期管理当中,基于年轻的病人,激素依赖性疾病是非常容易复发的。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是没有统一标准的,长期管理的过程是非常个体化的,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生育需求、年龄、以及既往史综合考虑,制定适合的方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中,我们不提倡手术重复去做。心理调节、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等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专家简介】
段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长期致力于妇产科学与妇科微创医疗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研究课题;主编和参编多部妇科领域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秘书长、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主委;担任《中国微创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等。
声明:本文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