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4届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疾病协会(SEUD)年会在百花之城佛罗伦萨盛大召开,妇产科在线(www.cogonline.com)携手益普生对本次大会进行及时、全方位报道。会议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薛晴教授接受妇产科在线的现场专访,薛教授与大家分享了2018 SEUD会议热点学术话题以及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的相关内容。 


1、2018 SEUD会议热点学术话题分享


此次会议参会人员众多,学术内容丰富,展示了许多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我个人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问题和辅助生殖方面的研究。


首先,此次会议上展示了关于子宫腺肌症尤其是弥漫型子宫腺肌症和体积较大的子宫腺肌瘤(直径>6-7cm)手术方式的改进,同时还有关于子宫腺肌症的术后预后、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发生风险等方面的研究分享。其实,该类患者的临床处理棘手、患者也非常痛苦,即便给予患者GnRH-a治疗后,子宫缩小,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妊娠不良结局,如流产、早产、胎盘娩出困难等。


第二,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研究。其实,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研究较多,说明该病的发病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目前的治疗药物主要为短期使用、缓解临床症状,无法根治。但临床上更加关注如何降低术后复发风险、控制生育等。我想若能从病因入手找到治疗靶点更为关键。


第三,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对生殖的影响。其中,有些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对生殖产生影响。我个人更加关注于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对卵子质量、胞浆内线粒体的功能和酶的合成等有确切的影响,不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没有明确的结论。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关系


整体来说,子宫内膜异位症人群中大约有1/3患者合并有不孕,而在不孕症群体中有20%-50%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子宫腺肌症。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其中,部分原因机制是明确。如卵巢型和深部结节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导致卵巢和输卵管周围粘连,影响排卵和输卵管的通畅程度。另外,还有一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显示子宫肌层结合带处于高张状态、催产素受体表达增高,相对而言肌层不静止,因此出现受精卵着床困难、易流产等。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的不确定因素: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卵巢型是否对卵子的质量有确切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否对子宫母-胎界面有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如果这些影响明确,可以从根本上给予处理,改善症状和生育能力,这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当然,从治疗上来说,子宫腺肌症可以使用长效的GnRH-a,缩小子宫体积、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体积非常大的患者,治疗效果有限,即便是手术治疗。


3.如何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妊娠结局


该类患者的治疗需要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疾病特点给予综合的治疗方案。


首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型包括腹膜型、卵巢型、深部结节型及其他。其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较小,甚至无临床症状,该类患者的处理与一般不孕症处理基本相同,从男方精液和女方卵巢储备功能、输卵管通畅程度、年龄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精确的处理方案。如果上述评估内容无异常,患者年龄<35岁、卵巢功能正常,首选人工授精治疗,其成功率在15%左右。如果上述评估内容出现异常,即女方有卵巢储备功能的下降、年龄>35岁、复发巧囊、双侧输卵管因素等,男方有少/弱精,根据国内外指南,此为IVF-ET的明确指证,可进入IVF-ET的治疗流程。以上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孕原因进行综合分析


第二,针对子宫腺肌症和子宫腺肌瘤的患者,国内外文献研究倾向于治疗前取卵,体外授精-全胚冷冻后,给予GnRH-a长或超长方案治疗,一般是2-6个治疗周期,通常能够达到子宫体积或病灶缩小、临床症状改善。然后,在最后一次GnRH-a肌注治疗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内膜准备工作,转化子宫内膜后,进行胚胎移植。该治疗方案往往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临床妊娠率可达50%以上,与正常人群的IVF-ET成功率相匹配。然而,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是巨大子宫腺肌瘤的患者。当然,子宫腺肌瘤直径是多少才属于巨大子宫腺肌瘤,目前很难定义。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发现直径>7cm的子宫腺肌瘤,临床处理困难,且效果差,此时手术治疗非常关键。


【专家简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擅长不孕不育的各种辅助生殖技术,及内异症和排卵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兼任生殖中心实验室负责人。社会兼职:美国生殖研究学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生殖健康分会委员,中国性学会生殖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更年期保健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妇科内镜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女性健康专委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电子版)编委会副主委,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二届编委会委员。


声明:本文妇产科在线独家采编,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