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12-15日,中国第四届盆底超声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此次会议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主办,作为超声科主任的王慧芳教授,是率先在国内开展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的专家,主译了《盆底超声学图谱》,共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盆底超声研讨会”,为盆底超声技术的普及与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王慧芳教授在会议期间一直很忙碌,但依然挤出时间接受了妇产科在线编辑的专访。访谈中她侃侃而谈,更多展现的是一位超声专家的严谨和热忱。

王慧芳教授和她的团队在研讨会结束后与Dietz教授的合影

一次看诊,开启了盆底超声研究

据王慧芳教授介绍,她开始研究盆底超声,源于10年前一次对一位未婚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在看到一些图像之后,慢慢对经会阴的盆底超声图像产生了兴趣。2005年,王慧芳教授在网上查阅了盆底方面的文献,通过邮件认识了世界盆底超声权威、悉尼大学医学院Hans Peter Dietz教授,并从 Dietz教授那里得到了很多珍贵的文献;2007年王慧芳教授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参加第17届世界妇产科超声大会,第一次听到Dietz教授的演讲,当时她就意识到这将是未来在中国需要开展的工作。参会期间她就尽量向Dietz教授请教,因为内容太多,无法在短时间内了解全貌,Dietz教授非常友好地向她敞开大门,邀请她到他们那里做fellow,由于临床工作压力,未能成行。但自此,盆底超声种子就种在了王慧芳教授心里,并努力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实践、学习。2009Dietz教授第一次到中国讲学,她也立刻赶到上海,当面向他请教,看他操作演示,学习扫描技巧,从此开始了对盆底超声的研究之路。

历经近10年的潜心学习和研究,如今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盆底超声团队,已经在盆底超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王慧芳教授的带领下,该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形态学研究,总结出盆底超声检查规范和FPFD的超声声像图特点,使我国的盆底超声在一个高起点上发展,为推广盆底超声技术在FPFD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拜读专著,主译《盆底超声学图谱》

王慧芳教授主译了《盆底超声学图谱》,这本书也是由Dietz教授出版的专著翻译而成,书中提供了盆底成像的入门介绍初学阶段和更高级的临床实践都是很好的学习资源。翻译这本书,也是因为曾经拜读了Dietz教授的专著,觉得对于临床医生特别有价值。本书总结了其在FPFD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从盆底解剖结构的MRI三维成像到盆底二维、三维/四维超声解剖成像,从盆底前、中、后腔室异常的超声诊断到盆腔器官脱垂植入性材料修复术的评估,从三维/四维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到大量临床病例讨论,均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理念,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新兴的妇科泌尿影像学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以下为访谈实录:

妇产科在线:盆底超声大会已经是第四届,已经形成盆底超声领域的品牌会议,给医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请谈一谈这么多年来办会的感受,盆底超声领域发生了哪些可喜的变化?

王慧芳教授:首先,举办学习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我们的团队包括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是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其次,盆底超声研讨会的系列举办,学员们对这一技术的理解掌握更为深刻,第一届盆底超声会议开办时,国内甚少有医生关注这一领域,而我们作为超声的研讨会,依然倾向于超声方面的理论讲授。学员们有的当时还是满头雾水,有的可能当时可以理解,但是回到临床工作上开展这一项目时,才发现问题及疑惑诸多。我们在接下来的每一届盆底会议开办之前,都会收集学员们的问题,在会议上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来讲授,这样形成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拓新的良好循环。由此,从2011年我们举办第一届的盆底会议至今,参会的学员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均在不断的上升,同时也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不少研究以推动盆底超声的发展。本来以为,通过三年的会议、培训,对该领域感兴趣或需要开展这项工作的医院基本可以开展工作了。但通过来自全国各地医生的咨询,或我到其它地方讲课时,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发现工作还远远不够,大家的问题太多,涉及各个方面,应大家要求,举办这次会议,短短一个多月报名超过450多人。根据大家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检查规范,让医生更加容易掌握。这次会议,我们是根据大家的反馈,精心安排课程内容,即起到答疑解惑,也按照规范逐步深入。

当然,我们举办的每一届研讨会都得到Dietz教授的大力支持,他都会亲临授课、演示和答疑解惑。

妇产科在线:超声在盆底障碍性疾病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如何看待盆底超声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王慧芳教授:经会阴超声检查已经成为评估盆底功能的标准成像模式。以前,常用的影像诊断手段是膀胱尿道造影、尿动力学或粪造影等,近年,MRI和超声逐渐被接受。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超过30%,超声作为费用低、无辐射、可重复、能实时动态观察盆底结构和功能的检查方法,更加值得推广。另外,现代补片和吊带在MRI上较难显影,超声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评估方法,在盆底超声观察下可较清晰显示吊带位置是否合适,补片位置及范围,补片有无折叠、挛缩及侵蚀等并发症出现,因此盆底超声检查逐渐发展为盆底手术病例术前必备的检查,也是术后随访的唯一影像学手段。 

尤其3D/4D超声能够成像盆底轴平面,对肛提肌裂孔进行成像,其成像方法也更加简化,容易操作。在我国,一般的基层医院即使没有三维/四维的超声仪器,只要有经阴道超声探头,甚至更退一步,只要有腹部二维探头,大家就可以开展盆底的基本检查工作了。盆底超声的适应症非常广泛,包括尿失禁、粪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患者。超声可以同时动态观察前、中、后盆腔脏器的位置改变,将盆底做为一个整体进行实时成像。例如膀胱脱垂,超声可以能帮助我们进行分型,了解膀胱颈的状态,是否开放和尿道走行。因而同样是膀胱脱垂,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治疗方案也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广普及盆底功能障碍的知识,要让盆底的理念普及到民众和一线医生。现在很多患者不了解该病,女性保健知识普及不够,自我保健意识缺乏;很多医生也对盆底疾病重视度不够,认识不足,不能提供正确合理的咨询及治疗意见。临床检查是不能代替影像检查的,每一位做妇科超声检查的医生,也都要有盆底理论的概念,最好能够掌握盆底超声检查的技术。

在盆底超声检查中,我们不仅仅评估盆腔脏器及盆底支持结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盆底区域的病变,如:阴道壁囊肿、尿道憩室、阴道内肿物及尿道阴道间隔、直肠阴道间隔占位性病变等等,我们在进行经阴道子宫附件超声检查时,都是常规在会阴部对盆底进行检查,然后才深入到阴道内进行子宫附件的超声检查。有一患者,在阴道直肠间隔上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手术证实恶性肿瘤),无任何症状。如果没有盆底超声的概念,一定会忽略掉,因为患者是来检查子宫附件的,超声探头直达阴道穹窿部检查子宫和附件区域,是会忽略盆底这一部分的。仅仅因为心中有盆底的概念,多看了一眼,就挽救了这位患者。故盆底超声在妇产科这一领域中应用应受到重视,对每一位常规经阴道超声检查的的女性均需先进行盆底区域的超声扫查,对整个盆底均应有一个初步的观察和了解,而不能忽略。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可喜趋势,越来越多的相关科室的医生对盆底超声感兴趣,每届会议,临床医生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相关学科的医生参会的比例都越来越高。这样多学科持之以恒、共同努力,盆底超声的广泛应用一定会让我们的患者不断受益,也会推动我们在盆底功能障碍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更上一层楼。

在发达国家,针对女性盆底疾病,是以预防为主。在我国,也越来越引起相关学科的重视。2005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盆底学组成立。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多学科联合治疗盆底功能性疾病诊治中心,2012年北京承办了第42ICS国际会议。郎景和院士说:“女性盆底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新时期,这也给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诊治需要更规范,研究更需要独创,工作更需要联合。学科建设与发展如同修补缺陷,要进行修补与重建,要联合其他学科共建亚学科,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妇产科在线:您刚才说我们可以通过超声观察盆腔脏器及盆底支持结构和其他的病变,那么对不同盆底疾病进行超声扫查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容易被大家忽略,请谈一下您自己的经验。

王慧芳教授:在这一方面我主要谈三个方面。其一是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我们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应遵循盆底是一个整体的一体化结构来对整个盆腔进行评估,而非将前、中、后腔室分割独立。例如:肛提肌断裂的病例,肛提肌断裂首先会造成盆底支持功能下降直至消失,那么盆腔脏器失去支撑后就会发生脱垂,同时裂孔面积也会增大扩张。第二,我们应该重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外的病变。这也是我在上一个问题中所谈到内容。我们所观察到的一些病变,可能会为患者所出现的症状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尿道憩室的患者,总是有尿不尽感,其他辅助检查都没发现异常。这就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信息,以对症治疗。第三,盆底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解剖、基本概念等,然后才是超声检查和诊断。平时大家接触盆底知识的机会不多,突然接触,感觉不容易。所以这次会议,其实是一种回归。我国在盆底超声的起点很高,直接引进Dietz的诊断模式。我们现在回归到最基础的,甚至是统一专业术语,比如膨出和下降,让很多医生困惑,其实是从不同角度阐述同一问题。一般的超声医生,对该领域的临床和手术不了解,我们建议有条件的超声医生,可以和临床医生多沟通向临床学习,观摩盆底手术等,了解与盆底相关的其他检查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和尿动力学检查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超声与其他临床诊断结合起来。

妇产科在线:现在三维/四维超声在整个盆底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您对超声技术的推广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建议?

王慧芳教授:三维/四维超声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技术,3D/4D超声促进了盆底超声飞跃发展,相对于二维,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获取二维超声所无法获取的轴平面(横断面),提供多种成像模式,任意旋转获取感兴趣区域以系统全面观察评估整个盆底支持功能及盆底脏器的功能及位置,正是三维/四维超声的发展,才使超声在评估盆底中的应用可以与MRI相媲美,动态三维成像使得超声评估盆底这种技术比MRI更优越。在轴平面上直接观察刚提肌的情况,可以测量肛提肌裂孔的大小,并可利用三维/四维容积数据进行TUI成像,评估肛提肌尿道间隙的宽度与肛提肌裂伤的相关性,评估植入材料,评估其负荷能力和锚定结构的完整性,这是其他影像方法不能解决的。而这也恰恰是二维超声的局限性。但是二维超声仍然相当重要,因为二维是三维的基础,很多盆底疾病如器官脱垂、肠疝、肠套叠的诊断上,二维远远优于三维。此外,三维/四维超声是高端超声仪器才有的配置,而中低端超声仪器往往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如果忽略二维超声的重要性,一味推广三维、四维超声,这与我们的会议理念相违背,我们是要将盆底超声推广到全国各地至基层,运用最基础的设备对社会人群进行筛查以达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三维/四维超声有经腹部三维/四维探头和经阴道三维/四维探头成像。与Dietz那里略有不同,我们是两种探头都使用。中国的超声科室是独立的科室,而Dietz本身是临床医生,同时做超声检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超声探头配置情况,选择探头。经腹部探头,接触面比较大,活动度小,初学医生容易把握,对前、中盆腔扫描比较容易。而经阴道探头,分辨率高,可分辨不同肌群和解剖细节,对没有三维超声的医生可用阴道探头经阴道观察肛提肌,能直接观察肛提肌损伤部位,且对肛门括约肌成像更容易、图像品质更好。 

妇产科在线:为什么您会想到翻译《盆底超声学图谱》?

王慧芳教授:这本超声学图谱是Dietz教授20多年来的研究盆底超声的心血和精华,初次拜读的时候我就特别兴奋,当时我们国内还没有这样一本专门总结盆底超声诊断策略的图谱类专著或译作,如果我能把它翻译出来,这对我们超声医学工作者将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实用价值,而且这本书配有丰富的病例,是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专著,可以说是本书最有价值的一章,汇集了Dietz教授在泌尿妇产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经验,可以让大家真的体会到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脱垂研究中的优势。我希望对盆底超声有兴趣的同道们都去读一读,真的有很大收获! 

妇产科在线:对下一届盆底超声大会有什么思路?

王慧芳教授:我们会继续秉承我们的一贯的办会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中国国情,中国的超声医生与国外的医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一个精确、可重复性好的观察评估方法,我们的团队将继续在这一领域探索与总结,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学员们,以更好的推动盆底超声的发展。实践是一场革命,是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继续关注学员们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提高我们团队的水平的一个途径。我们也有信心在下一届盆底会议上为广大学员们带来不一样的内容。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超声可以真正走进女性盆底世界!

编者后记:整个会议期间,王慧芳教授一直在忙碌,从会议主持到讲课再到安排学员座位,甚至协调大巴车、维护会场秩序,话语间都是充满了女性的柔和与知性,以至于我一直觉得她是一个很温柔、很好相处、一点儿也不严厉的人,然而看着她的学生们为了在大会上能够将课程讲得清楚明白,从春节前就开始积极准备,严格到文字的位置、标点,又让我觉得作为处女座女性,王慧芳教授追求完美的性格中带着严厉似乎又理所当然,感叹于这样娇小的身躯中蕴含着如此大的能量。能够用将近30年的时间将超声技术逐渐普及、推广,不仅是年轻医生们的好导师,也注定了深圳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发展及为患者带来福祉的必然,为王教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