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观过许多博物馆,都不如口腔医学博物馆使我震撼。它让我的眼球装进最伟大的故事,没有作秀,没有虚伪。”日前,旅美艺术家范炳南参观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后如此感慨。开馆一年多来,这座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已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人类与口腔疾病的斗争始终与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相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参观的人或凝神、或静思,只有讲解员小杨在娓娓道来。


  “在公元前7000年前墓葬中发现的钻有空洞的牙齿,成为最早的牙病治疗物证;1728年法国军医出版的首部牙科学著作,标志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建立……这人、事、物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口腔医学史。”整个口腔医学博物馆就像一部凝固的教材,让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心怀虔诚。


  小杨告诉我们,建这个博物馆的初衷,正是想通过收集日渐减少甚至消失的关于口腔医学方面的文物,来记载历史、传承历史,最终创造历史。


  执著守望,让梦想变成现实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赵铱民,是这个博物馆的创建者。1993年,赵铱民作为中国口腔医学修复学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第一次参观了日本齿科博物馆。至今,赵铱民还用“震撼”两个字来描述那天的感受。他说:“我看到很多从未见过的历史遗迹:500年前日本人用木头雕刻的全口假牙、钻牙用的钻子和当时简陋条件下的治疗设施,让我体会到口腔医学在漫长发展岁月中经历的艰辛。作为口腔医学的后来者,我为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如此苍白而汗颜。”


  由于第一印象太深刻了,赵铱民后来又两次去参观过这个博物馆。从那时起,他心里就萌发了一个梦想--中国也要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2010年10月23日,经过长期酝酿、筹备和积累的口腔医学博物馆终于落成开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分为13个展区,共有展品3500余件。从千万年前的化石到当今最先进的技术,时间跨度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是世界口腔医学博物馆中罕见的,也是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


  如今说起这些文物的来历,赵铱民如数家珍。但早些年,他也曾为积累这些馆藏而备尝艰辛。那时,他会有意把一些要扔的旧东西留下,找个地方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存放旧东西的房子要拆,他又得把这些东西挪来挪去。有一次出差回来,他听说他的收藏被送到废品收购站去了,便赶快跑到废品收购站,跟人家说好话,花了比之前更多的钱,硬是把这些“破烂”买了回来。但是,这次事件也让他受到启发,原来在别人认为的“破烂”里也可能会有他眼中的珍宝。从这以后,院里再扔东西,他都要去看看,好几次他都从要处理的废品中搜到了“宝贝”。现在博物馆里展出的很多上个世纪的技工设备和医疗器械,都是以这种方式保存下来的。


  “就像自己的孩子降生一般”


  口腔医学博物馆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古书。中国对世界口腔医学做出了杰出贡献,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古书《素问》就记载了关于口腔疾病与全身关系的论述。很少有人知道,如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在口腔学界也有属于中国的四大发明,即银汞补牙、蟾酥杀牙髓神经、唇裂手术、牙刷,只不过这些并没有流传到西方。但中国的口腔医学博物馆一定要真实记录和反映这一切,博物馆里必须有这些文物展现。赵铱民相信,从汗牛充栋的中国古代医学文献典籍中,必定能够搜寻到这些历史的印迹。


  他和医院研究口腔医学史的李刚教授不断上网搜寻,又到中医学院查询古书,但都收获不大。困惑中,他们想到了一个地方。四医大地处古城西安,历史文化积淀异常深厚,书院门、粉巷那一带,古旧书店鳞次栉比,典藏丰盈。于是,赵铱民和李刚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淘宝”历程。说不清有多少次,当别人正享受闲适温馨的周末时光时,他们却自备面包、矿泉水,与浩如烟海的古旧书为伴,一找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明朝人薛己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口腔医学专著《口齿类要》、清代人撰写的《外科论治》第55卷齿科类——被他们发现了,许多带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书籍也都被相继撩开神秘的面纱。


  赵铱民这样形容他们找到一本书时的喜悦:“就像自己的孩子降生一般。”如今博物馆珍藏的很多书籍都是孤本,这些书与其他几组珍品一起,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NextPage}
  亲迎“化石家族新成员”


  博物馆的雏形有了,要发展起来还需要更多重量级的收藏。赵铱民开始动员各方力量,加快展品的收集工作。每次有国内外朋友访问,参观完博物馆,赵铱民都会提一个要求:“请帮助我们收集口腔方面的历史文物。”赵铱民给国内外很多朋友写信、发邮件,表示“凡是见到可以珍藏的文物,你能买起的,就把它买来送给我,我给你留名;如果很贵重,请你告诉我,我去买回来”。这一提议得到很多人的响应,一位北京的朋友参观完博物馆后非常感动,回京后在古旧市场看到100多年前美国生产的古旧牙科椅,便花钱买下来专门派车送到西安。


  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口腔医院政治部原副主任贺国俊讲起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河南一位朋友给赵铱民打来电话:“赵老师,我们给您找到了一个恐龙头骨化石,赶快来,机会可不能错过了。”听到这个消息,赵铱民异常兴奋,第二天天不亮就开车赶往河南南阳。过了五六个小时,这个动物头骨化石摆在了赵铱民面前,牙冠牙根都非常完整,但并不是传说中的恐龙。即便如此,这件化石依然十分珍贵。


  这就是现在博物馆中的第一件化石展品--大唇犀头骨化石。由此,博物馆建立起了动物头骨化石这个具有独创性的藏品系列,这是其他国家的口腔博物馆从未有过的。


  最近,口腔医学博物馆头骨化石展区又增添了7件重量级藏品,有距今约2300万年前的四角兽、1200万年前的铲齿象、530万年前的巨鬣狗,还有剑齿虎、利齿猪、现代亚洲象等等。为了迎接这些“化石家族新成员”的到来,赵铱民每次都亲自前往机场接机。


  素昧平生的跨洋馈赠


  一直以来,赵铱民都在思考如何将博物馆做得更好。他想:“其他博物馆收藏的都是过去的历史,没有现代的,我们的博物馆能否开辟一个有关当代最著名技术和口腔医生的藏品专区?”


  他第一个想到了布伦·马克。这是一位瑞典骨科医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医疗中偶然发现骨头可以与一种特殊金属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并于1967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种植牙。如今,种植牙已成为20世纪口腔医学最重大的发现,布伦·马克也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口腔医生。


  实际上,赵铱民与布伦·马克并未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他托各种关系希望收藏有关布伦·马克医学成就的文物,却遭到他本人的拒绝。正在他打算放弃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消息,说连云港市一个孩子用所学的简单外语坚持给克林顿写信,在写到第八封信的时候,终于得到了克林顿的回信和签名。赵铱民想,我也要试试!


  他先给布伦·马克写了第一封邮件,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背景和医院的情况,并邀请他来院访问……让他没想到的是,信发出去第10天,他就收到了布伦·马克的回信,说中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也从互联网上了解到赵铱民是一名优秀学者。后来,话题慢慢转向口腔医学博物馆。赵铱民正式提出,希望收藏有关布伦·马克技术和贡献的藏品。谈到这个话题,布伦·马克顾左右而言他。


  赵铱民知道,当时还有德国、英国等6个国家的博物馆想做同样的事,而他与布伦·马克素未谋面。“您的贡献理应被世人铭记,如果若干年后人们只能看到您的著作、用到您的技术,而不能看到代表您这段艰难研究经历的文物,那将是莫大的遗憾。”赵铱民进一步说服他,“中国是未来牙齿种植的最大市场,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口腔医生。如果把您的珍藏放在这里,将能最大限度地产生影响。”终于,布伦·马克被打动了。


  开馆一年多来,口腔医学博物馆已经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旅美艺术家范炳南感慨道:“我参观过许多博物馆,都不如四医大口腔博物馆使我震撼。它让我的眼球装进最伟大的故事,没有作秀,没有虚伪。”第四军医大学老校长苏博参观后异常激动,他建议把这座博物馆作为编外国家级重点学科列入建设规划,使其成为口腔医学发展史上一本活的教科书。


  赵铱民访问过很多国家,深知一所名校之所以在国际上有影响,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有大业,是因为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厚的文化传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影响力甚至大于某个精尖学科的影响力。“一所好的学校、一家好的医院,一定要懂得尊重历史、传承历史。”赵铱民说。